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,我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了解得并不是许多,怀着对家乡的那份喜爱与能更深地认知家乡的心情,我百度了《海纳百川,闽南韵》听取泉州纪委书记对闽南文化的解析。
提线木偶。泉州独吞的文化之一,堪称世界一绝,木偶最多线时有36条线在舞动,很是庞大。木偶在别的地方是一种演出,在我们泉州却是一种生活,在二十世纪末,泉州不管什么节日都能看到木偶戏。
闽南语。我们泉州人的母语,1977年有一张唱片录有世界各国的60多种语言随美国的旅行号飞向太空,寻找语言知音,里面有一句闽南语是这样的:太空朋友,你们好,你们吃饱未,有空来我们这坐坐。说明闽南语在世界的魅力。有一首歌曲流行全国叫《爱拼才会赢》,体现了我们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。
惠安女。在已往她们是任劳任怨的代表,惠安女衣饰美丽大方,并且劳动起来很便当,在泉州是一大特色。在1958年,惠安女在没有任何机械的资助下,靠肩挑,靠手抬,日夜忙碌建起了一座一亿二千多平方米的洪流库,亦是为了纪念惠安女建水库的劳绩,所以水库取名为惠女水库。听到这里,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一群群头戴笠帽、肩挑担子、脚踩泥土的惠安女,她们不但值得世人尊敬,更值得我们今世人学习。
皇宫起。我们叫它古厝,古厝的由来有个传说:中国五代时期,约莫公元9世纪时,泉州来了一位闽王叫王审知,娶了一名惠安女为王后。其时衡宇简陋,有一年起台风,衡宇都要坍毁了,王后很是担心,闽王问其原由后对王后下旨:以后你贵寓可以仿皇宫的建筑,王后之子女闽王传旨把你府改成贵府,而贵府就是整个泉州府,于是泉州民间就有了许多的皇宫起,红砖古大厝是我们泉州的特色建筑。
历史上频频的大规模的南迁对闽南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南音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,是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,木偶起源商周,西晋时北方大乱,部分人南迁就把木偶也带到了泉州。泉州母亲河晋江,是晋代时期从中原河洛地区南迁而来的人,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是晋朝人而取名晋江。
泉州文化亦有来自外洋,泉州是最古老的海上航线,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,闽南文化受海洋文化影响,一些闽南话是外语形成的,好比:胰子叫“刹文”是印度语,西红柿叫“甘嘛得”是菲律宾语。海洋文化还为泉州带来许多宗教,涂门街有清净寺是伊斯兰教,另外另有基督教、天主教、麾尼教等等。
泉州有一条街就有清净寺,关岳庙,古文庙,另有铜梵宇,这些差别宗教的寺庙共存,说明泉州人的容纳并蓄。台湾人有百分八十是闽南人,他们会回到泉州来祭祖说明闽南人重乡崇祖,飘洋过海的泉州人会回泉州来投资建校,说明泉州人重义求利。闽南文化来自河洛航向四方,影响着差别行业的闽南人,身为闽南人我为之骄傲自豪。